中国江苏网商业频道上线.jpg
江苏四位“非典”战士17年后再上“疫”线排雷
2020-02-01 09:18:00  来源:现代快报  
1
听新闻

  在江苏赴武汉的白衣战士中,有不少 " 老兵 " 的身影。17 年前,他们抗击非典,17 年后,再上战场,而且还在前线 " 排雷 "。他们中包括著名重症医学专家、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南京鼓楼医院医学检验科党支部书记王军、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严秀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陈祖涛。

  邱海波—— " 太危险,让我一个人上!"

  

  △中间的是邱海波

  1 月 20 日,有丰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导救治经验的中大医院副院长、著名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教授紧急驰援,来到武汉防疫第一线。

  10 天来,邱海波一直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忙碌着,查房、讨论病情,确定治疗方案 ……现代快报记者仅从一张在重症监护室的合影中得知他的消息。

  2003 年他担任南京非典病区治疗专家组组长,冒着被感染的极大危险为重症疑似病人插管,并带领医护人员创造了非典病人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骄人记录。邱海波的同事回忆,2003 年,一名疑似非典的重症肺炎患者被送进了南京非典隔离病区。这名患者因病情过重已处于休克状态。能够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惟一办法就是立即施行气管插管,上人工呼吸机。这种情况下病人呼出的气体夹飞沫是直接进入室内空气的,甚至是从病人的体内喷射出来的,极易导致病毒传染。这个时候,邱海波一下子冲到了前面,推开同事说:" 太危险,让我一个人上!" 现场,大家没有一个退缩的,纷纷跟上,协助邱海波为病人做气管插管。最后插管成功了!病人停止的心跳恢复了!病人得救了。

  当国家发生突发事件时,邱海波总是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一次次赶赴现场参与救援。2008 年汶川地震,邱海波和同事奋战十天十夜,230 多个小时,争分夺秒和死神赛跑,成功抢救 300 多人次。作为国家卫计委的重症病人救治专家组组长,邱海波还先后参与玉树地震、天津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等一系列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抢救工作,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

  邱海波曾经说过,挽救生命,就像是闯关,每一关都走得艰辛、惊险。今年 55 岁的邱海波,是国内第一位重症医学博士,他在 ICU 这个岗位上已经是干了 30 年。

  王军—— "17 年前,我的孩子刚出生,17 后,孩子选择护理专业 "

  

  △左三为王军

  王军,南京鼓楼医院医学检验科党支部书记。17 年前,他参与了抗击非典的战斗,孩子刚出生。17 年后,孩子已经在护理专业就读,今后也将走向医务工作岗位。

  2003 年抗击非典时期, 当时已经工作 9 年的王军是鼓楼医院急诊检验科的一名医生。王军回忆:" 抗击非典初期,我是在急诊科,后期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成立了发热门诊。" 相比于 17 年前,他表示,现在的防护措施要成熟,防护装备也比以前好,防护流程上也是如此。" 现在出现这样的疫情的话,可以根据往年的经验, 根据现在的情况,重新制定流程,也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修改。" 而他自己也感觉," 都有基础了,上手比较快,反应也比较迅速。"

  王军告诉现代快报记者,随队出征武汉后,他所在的检验组,能随时投入 " 战斗 " 的有六七人。经过院感专家评估后,已经正式进驻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目前,已经初步与对方医院检验科对接, 做了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 因为检验科和临床医生还有一些区别,需要电脑权限开放,我们才能开始真正工作。"

  在武汉的 6 天,他已经 3 次进入污染区,了解防护流程和基本情况,为下一步工作做一些预案和计划。初期对接,有很多问题要开会研究,工作节奏比较快,忙起来也没有时间和家人联系," 因为防护装备有限,我们不吃不喝不上洗手间的话, 坚持 4 个小时就很累了,计划一个班 4 个小时,轮流倒班。"

  严秀芳—— " 我有抗击非典的经验,很理解患者的感受 "

  

  △严秀芳

  " 我早上八点穿上防护服, 刚刚脱下来,不带手机。"1 月 30 日下午 2 点 50 分,现代快报记者终于与江苏援湖北医疗队成员严秀芳连线成功。严秀芳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曾参与了 2003 年的 " 非典 " 防治工作。连线时,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近 7 个小时不吃不喝还行,不上厕所真难,还好预估了今天工作量多,穿了‘尿不湿’。"2003 年那场战斗,让严秀芳多了不少小经验。

  1 月 25 日出发武汉时,严秀芳的一头秀发已然变成利索的短发。她说,长发飘来荡去,容易增加感染的风险,短发做事也更方便。到达武汉后,她的同事也主动找她帮忙,纷纷剪去了长发。

  1 月 28 日,经过严格的培训,严秀芳开始对武汉江夏区的三家医院进行指导。她每到一家医院,就要去每个部门一步步走,一步步看,检测防控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能否起到防护目的,然后再制定相关流程,培训医护人员。做检测工作时,严秀芳在病区看到危重病人,总是温声细语温进行宽慰。她回忆说," 我记得很清楚,03 年非典,我隔离的第一个患者是如皋人,他被隔离时,整个人崩溃的状态历历在目,所以我能理解现在患者的心理感受。"

  严秀芳已经 54 周岁,她其实每天也都是在 " 抗双压 "。除了工作上的压力,她还患有高血压和过敏性鼻炎多年,情绪变化,生理状态都会影响到血压,她也早在 03 年学会了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当记者问及,为什么第二次仍旧选择一线时,严秀芳沉默了几秒钟,紧接着坚定地说了四个字—— " 职责所在!"。

  陈祖涛—— " 参加过非典,更知道如何在前线排雷 "

  

  △陈祖涛

  1 月 30 日,江苏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感染管理控制部部长陈祖涛刚结束培训,又迅速前往到病区考察。在来武汉之前,他是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

  1 月 30 日晚 7 点,现代快报记者连线了刚脱下防护服的陈祖涛。从业 32 年的他是医疗队里的 " 老大哥 ",这几天一直在为医务人员做感染控制的培训。" 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进入战场之前的排雷,做好感控,才能保证医务人员零感染。"

  陈祖涛告诉记者,17 年前抗击非典的经历,让他在感染管控方面更知晓流程,但新型冠状病毒有其自身的传播特点,他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 我们最大的敌人,除了病毒,还有信心的减少与防控的麻痹。" 陈祖涛担心年轻医生们上一线心里没底,不断地给他们打气鼓劲。

  和许多主动请缨的医生一样,陈祖涛春节前就向医院领导表达了上前线的意愿,26 日晚上接到通知后,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我懂感染、懂管控,又是一线的医生,后期进病区,还能参与治疗。" 在陈祖涛看来,疫情当前,派他前往一线再合适不过。

  " 平时我一直都在锻炼身体,现在可以派上用场了。" 陈祖涛说,一些朋友知道他要上一线时,还劝他不要去,觉得他年龄大了,容易感染。" 我清楚我自己的身体状况,上一线完全没有问题,何况作为医生,就该战斗在一线。"(蔡梦莹 梅书华 白雪银 安莹)

标签:危险;非典;海波
责编:封颢
下一篇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