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一个远离南京主城区的地点,可在外来务工者眼里,板桥曾经是一块淘金热土:自从南京安德门民工就业市场搬迁至板桥后,这里便成了务工人员的聚集地。
今年7月11日,南京板桥人力资源市场(以下简称板桥市场)门前突然贴出一封公开信,声明由于近年来“经营始终亏损严重”,市场已无法正常运营,将于2019年7月19日停止营业。
关停的南京板桥人力资源市场
其实,板桥市场运营的时间并不长。2017年元月15日,华东最大的民工市场——南京安德门民工就业市场正式关闭,新设的板桥市场接替其功能。那么,运营的两年多时间里,板桥市场究竟面临着怎样的困难?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市场的“短命”? 市场关停后,这里聚集的民工又将何去何从?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展开了调查。
运营成本太高,市场难以为继
公开信息显示,板桥市场的设立,系时任南京市有关领导2016年7月中旬视察安德门民工就业市场时提出的:要在板桥地区建设具有过渡性质但服务到位、管理规范的民工服务市场。同时,相关部门也希望通过“民办”转“官办”,规范招聘行为,将备受诟病的南京安德门民工就业市场提档升级。然而时至今日,搬迁后的劳务市场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服务效果,自身却已经陷入无法运营、关门停业的窘境。
板桥市场11日发布的公开信称,“自2017年1月运营至今,两年多来市场经营始终亏损严重、入不敷出。市场内部职介由原来的14家减少到目前的2家,近期这2家也将终止经营,市场已无法正常运营”。
板桥市场门前贴出的公开信
7月19日,就在南京板桥人办资源市场正式关停的当天,记者来到板桥市场,看到市场已经大门紧闭。对于市场为何关闭,板桥市场一名张姓办公室主任表示,主要运营成本太大。每年仅维持治安的费用就要280万元。
板桥街道宣传处高科长介绍,市场为民工介绍工作,每成功一个,收取50元介绍费。但一天根本来不了几个人,介绍成功的更少。市场还要支付员工工资和每月4000元房租,收入远远抵不上支出。“原来打算到明天春节后‘民工潮’过了再关,但现实情况是连这个月底都难以支撑。”
记者注意到,和板桥市场仅一门之隔的安达人力资源市场也早已关门停业,现在改为某品牌汽车营销中心。据张主任介绍,以前这里规模更大,租金也更高,但同样是没有多少人来,就先经营不下去了。
市场存在的必要性大大下降
板桥市场虽然关闭了,但是门口依然徘徊着许多中介。当记者问及板桥市场关闭的原因,一位姓张的中介摇头道:“很多人不愿意来这里,实在太远了。”
来自河南郑州的郑师傅刚拒绝了一份月收入三千元的工作,也是因为路远。他告诉记者,自己不会上网,所以只能在这里依靠传统方式找工作。“现在会上网的年轻人,都在网上找了,谁还到这地方来啊。”
其实,表面上看,板桥人力资源市场的关停,是由于选址偏僻、招工方式落后造成的工人少而运营成本过高。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无论是选址的偏僻还是招工方式的落后,都只是其运营不良的表象。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则是市场的萎缩——板桥附近用人单位的数量在逐年下降。
记者查阅信息发现,为改变梅山片区化工企业和重工业过度密集带来的环保压力,南京市自2014年起,便对包括梅山片区重点企业逐步推进整体搬迁,对周边配套的中小企业全部实施关停或搬迁。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板桥市场。
板桥街道宣传处高科长告诉记者,除上述位置偏远民工不愿来、环保整治污染企业搬迁或关停外,政府推行的便民改革也影响着劳务市场的运营。为方便群众办事,南京市要求每个区都要在便民服务大厅设置一个免费的职介所。目前这样的职介机构每个区都有,从而大大分流了务工人员的去向,进而使得板桥市场存在的必要性大大下降。
精细化管理仍是一道难题
板桥市场的闭门,其实还折射出传统劳务市场的精细化管理,仍是一道待解的难题。
板桥市场的存在,给当地带来了很大的治安隐患。市场张主任表示,务工人员鱼龙混杂,素质良莠不齐,小偷小摸行为时有发生。老百姓对此颇有意见,曾经多次找上级部门反映,要求把劳务市场搬走。
记者采访了临近小区永安花苑的部分居民,他们表示“到了晚上会有喝醉的务工人员睡在银行门口、中介门口,还有睡桥底下的,很不安全,劳务市场能关停那是最好不过”。
板桥市场旁边的南京市孙家初级中学一胡姓保安也认为,“劳务市场关停了好,不然学生出了点事谁负责?有些民工喝酒闹事,酒瓶子乱摔,不仅影响学生安全,还影响社会秩序。现在要是能搬走,学校的看护压力会减轻不小,家长也会高兴。”
此前,南京安德门民工就业市场也是因同样的问题饱受诟病。对此,有关业内人士表示,对于民工聚集的劳务市场的精细化管理,现在仍是一道待解的难题。“放着不管肯定会出问题,管理太细显然会增加运营成本。同时,也不可能一下子大幅提升这些民工的整体素质。”
“本地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冲突是社会转型期的特殊矛盾之一,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务工人员在社保、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权益的不平等,造成了民工的身份认同难题,这种客观环境让他们无法完全融入城市。在体制层面上,职能部门在打破二元结构壁垒、提供均等化服务等方面还需要做更多努力。”南京一家智能法务公司的首席舆情分析师徐先生说:“精细化治理,需要在社区建设方面发力,以网格化管理切入,进行排查摸底,熟悉民工的基本情况,通过各类活动增强其归属感。此外,还需要政府购买服务,来培训和提升民工文化素质。”
板桥人力资源市场门口张贴的其他职介机构名单
市场关闭后板桥将“腾笼换鸟”
记者看到,尽管劳务市场已经关闭,仍旧陆续不断的有人过来寻找工作。“这里关停后,还聚集在这里的务工人员的将如何管理?”记者向张主任问道。
张主任带记者来到门口的告示处,“这里也介绍了正规的中介求职场所,上面附有详细地址和联系方式。这些务工人员可能因为信息滞后等原因还会存在一段时间,他们来了后可以根据我们贴的告示去寻找新的职业介绍机构”。
关于接下来的工作,板桥街道的另一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外来务工人员为城市发展进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劳务市场目前这种低级的传统运营模式,客观上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经济的转型。当然,他现在自己关门了,其实也是市场竞争下的选择。我们肯定会积极配合市场做缓冲、过渡工作,然后将进行周边环境的大整治。
他表示,梅山片区污染企业太多,脏乱差现象突出,不利于城市形象的提升。码头、长江沿线是我们接下来的整治重点。此前,我们把工农河治理的很漂亮,这对我们周边的环境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接下来我们要以此为样板,稳步推进,整治其他环境问题,迎接卫生城市复审,让居民住的舒心,学生学的安心,家长能够放心。
工农河沿岸绿化带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高启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