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商业频道上线.jpg
南京市民使用特斯拉“智能召唤”取车时撞车损失近2万 责任谁担?
2021-03-05 08:54:00  来源:扬子晚报  
1
听新闻

近日,南京消费者肖先生(化名)联系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反映自己遇到的困惑。他用特斯拉Model3的“智能召唤”功能取车时,与相邻车辆发生碰擦,损失近2万元。“自动驾驶”时发生事故,责任算谁的?5G时代,“自动驾驶”“智能召唤”这类高科技在场景应用中出现问题后可能会引发哪些新话题?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实习生 曹宇昂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马燕 沈春宁

事件回放

买特斯拉Model3一个多月

首次使用“智能召唤”就出事

2021年1月7日,肖先生花费约26万元,在南京德基购买了一辆白色的特斯拉Model3,并获赠价值3.2万元的EAP(增强版自动辅助驾驶)功能。该功能有10天的试用期限。

据特斯拉官网,“智能召唤”意味着“在合适的场景下,停在车位的车辆会响应您的召唤,驶出车位并前往您所在的位置”。

对“智能召唤”功能,肖先生很好奇,并在试用期快到期前的2月20日首次使用。他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当时车子停在栖霞区的一个户外露天停车场。他站在距离车约20米的地方,手一直按着手机APP上的操作键,只见车辆自动来回打了十几次方向盘,最后一把拐弯出车位时,撞到了停在旁边的红色马自达。

这次事故造成双方损失近2万元。特斯拉拒绝承担事故责任,给出的工单上结论是“智能召唤并无相关故障”,告知车主自行走保险解决。而肖先生认为,Model3在监测到车身周围有车辆时仍出现碰撞事故,应是车辆自身存在安全质量缺陷。特斯拉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记者调查

“智能召唤”仅在自家宅院使用?

网友吐槽:那得有操场那么大

如果“智能召唤”无相关故障,为何会撞到相邻车辆?肖先生说,特斯拉并未直接解释,而是表示该功能目前是测试功能,使用时有警告。

是什么样的警告呢?肖先生提供的资料显示,当驾驶员首次启用该功能时,车辆中控屏幕上会弹出一个标题为《召唤(Beta)》的对话框,必须要阅读并点击“是”,才可使用该功能。对话框的内容包括:召唤和智能召唤功能当前处于Beta(测试)版;车辆可能无法检测到某些障碍物;使用该功能时,您必须始终控制车辆并承担全部责任,且仅应在自家宅院使用。肖先生认为,尽管弹窗中有消费者“承担全部责任”“仅应在自家宅院使用”的表述,但并未以加粗加黑或下划线等方式着重提醒。

扬子晚报记者查询发现,在某知名短视频平台上,特斯拉及其各地门店的官方账号发布了大量使用“智能召唤”功能的短视频,有些场景在公共停车场,并非自家宅院。

在特斯拉官网的订购页面上,“智能召唤”对应的解释是“在合适的场景下”,但未解释“合适场景”包括哪些。

记者又通过官网下载了Model3的车主手册,在其第142页查到,“智能召唤功能仅限于在熟知及可预测周围环境的私家宅院停车场或车道使用。”

记者来到南京的一家特斯拉体验中心暗访。当记者询问使用自动辅助驾驶功能时的责任划定,销售人员介绍,自动辅助驾驶功能会受到信号等因素的影响,在自动驾驶过程中出现任何事故,需车主承担全部责任。该销售人员没强调“在自家宅院使用”。该销售人员还说,EAP中的部分功能尚不成熟,不建议付费选装。

在微博上,对特斯拉的“自家宅院”说法,有网友吐槽,“那得有操场大吧”。

3月2日上午11:00左右,扬子晚报记者将采访问题发给特斯拉的一位对外事务经理,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肖先生介绍,已和特斯拉协商达成和解。

“自动驾驶”出事,保险赔不?

专家:现在可赔付但未来要修订

“自动驾驶”是新兴事物,出了事故算谁的责任?南京市律师协会保险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唐浩认为,既然是特斯拉免费提供的体验功能,需要进一步看车主与特斯拉之间是否签订了相关协议及车主手册中有无相关免责条款。如果协议没有限制性约定、没有相关免责条款,那么特斯拉的做法不恰当,需要承担产品责任。

有险企理赔员认为,遥控无人驾驶属于免责情况,除非驾驶员在车体内开车造成伤害,不然不予理赔。不过,唐浩律师认为,上述案例,保险可以赔付。因为经查询,保险人目前适用的电动车保险条款,与普通车辆(汽油)所使用的条款是一致的,并未对“自动驾驶”做出相应的界定和免责情形限制。而且,本案中的“智能召唤”也不是真正的“自动驾驶”(即完全脱离驾驶员控制),仍属于驾驶员在操控、使用车辆。

唐浩律师也提出,未来保险公司要考虑“故障和事故是驾驶者操控问题,是车商产品质量问题,还是软件设计问题”,并及时修订新条款。

“无人驾驶”本质是辅助驾驶

消费者需谨慎,企业当充分告知

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认为,当务之急是要从源头上保障“无人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相关行业标准规范、产品许可和质量管理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其次,要在社会公众层面尽量理清“无人驾驶”概念的误区。

他提醒说,大家需澄清一个概念。目前所谓的“无人驾驶”“自动驾驶”并不能真正做到“无人”“自动”,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自动辅助驾驶”。有些厂商和经销商在宣传中可能会将“无人”“自动”作为噱头,但在正式的文书中并不如此表述。

因此,他提醒消费者在使用“智能召唤”“无人驾驶”功能前,务必仔细阅读使用须知,保留相关证据。他还建议,企业要尽量做到信息的公开,对消费者的提醒要更加人性化、更加合理,在操作上更符合驾驶员的习惯。

财汇时评

“自动召唤”变“自动肇事” 安全应是“智能互联”底线

5G的高速度、低时延、大容量让“无人驾驶”、“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系统、“智能互联”等高科技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各类智能产品的出现,帮助人类的感官有了更多的延伸。

然而,首次使用特斯拉“智能召唤”,就“唤”出近2万元的事故损失,这一糟心事令肖先生教训深刻。他感觉,现阶段的“自动驾驶”好比“鸡肋”。他建议有意尝试的消费者,一定要考察车企的售后,充分阅读车主手册后再决定是否购买;谨慎使用不完善的功能,莫让“自动召唤”变成“自动肇事”。

客观地说,上述案例中,肖先生有一定的责任。毕竟就算没有加黑加粗,车主手册和弹窗中是有提醒的。直到出了事故才发现,这样的代价未免有些高。

但车企和经销商在产品和服务上就没有问题吗?产品是否有瑕疵?宣传上是否存在有意无意的夸大?对关键问题是否存在充分的告知提醒?

如果上述案例中的“智能召唤”功能只能在“自家宅院”使用,岂不是“锦衣夜行”?何况宣传片的场景就有公共停车场,消费者看后自然可能模仿。在实际情况中,家有“操场大宅院”的也是少数,大多数人的停车场景,还是在公共停车场。功能尚不成熟不完善的解释,消费者可以理解,但未必信服。消费者会反问:那为何不等成熟后再推向市场?

智能化让社会效率大大提高。“自动驾驶”“智能召唤”均基于“智能互联”,高效和方便是“智能互联”的精神,安全和可靠是“智能互联”的底线。再炫酷的高科技也应以人为本,安全至上。今年消费维权年的主题正是“守护安全 畅通消费”,如何让营销服务更精细化、场景设计更人性化,让消费者在安全的环境中愉悦消费,仍需各界努力。

标签:扬子晚报;特斯拉;智能
责编:封颢
下一篇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