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商业频道上线.jpg
退租还文后江苏49家工人文化宫资金短缺、人才断档
2020-04-27 15:09: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提起工人文化宫,上点岁数的人都感到“既亲切又陌生”: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岁月里,作为一座城市职工群众的“学校和乐园”,通常位于黄金闹市的工人文化宫与每个人的生活几乎都有过交集;可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市场经济兴起,工人文化宫借“地利”优势对外出租承包日益普遍,相应地,服务职工群众的功能受到削弱,公益形象逐渐模糊。

3年半前,全国总工会启动了针对工人文化宫的清理整改行动,明确提出通过清理出租承包行为,推动其回归主责主业、突出公益性服务性。江苏相关清理整改行动于2018年底告一段落,部分工人文化宫偏离主业、公益性弱化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转,但随着公益性逐步回归,保障体制不顺的问题更加突出。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全省正常运转的49家工人文化宫,正普遍面临资金短缺、人才断档等困扰。

租金收入没了,花钱的地方多起来 

我省工人文化宫实际上都是自收自支,租金收入对于维持原有的收支平衡是相当重的砝码,因此,“退租还文”无异于“自我革命”。

据镇江市总工会财务资产部部长薛国平介绍,该市工人文化宫面积约1.6万平方米,原先出租就占了9000多平方米,租金收入每年有五六百万元,基本消化了员工人头费,市总再补贴一点,日常运转就够了。2018年底按要求收回出租场地后,租金收入一下子没了。

“按照自主经营的要求,今年我们资金缺口非常大。”徐州市工人文化宫主任朱卫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原来约200万元的出租收入全没了,在岗员工人头费一年需要829万元,文化宫运转费用需100万元左右,而预算收入只有331万元,仅人头费和日常运转费就存在近600万元的资金缺口。

清理出租承包项目并非将场地“一收了之”,“收”是为了服务职工群众更好地“用”,而提升场地服务功能势必需要投入,这是在做了退租的资金“减法”后必须要做的加大投入的资金“加法”。

“我们收回来的房子正在改造,今年预算改造投资520万元。”朱卫东说,主要是完善恢复职工文化文艺活动、教育培训阵地,同时为打造“网上文化宫”提供场地支持,如专门建了一个280平方米的互联网线下视频采录场地。“许多活动项目都是清理整改前没有条件开展的。”

镇江市工人文化宫维修改造的规划“盘子”很大,由于自1989年建成后一直没有“大动过”,基础设施设备严重老化,水电管网等全部要改造,预计需投入资金数千万。

据了解,全省现有的49家工人文化宫中有23家房屋老旧、场地受限,有些是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有些已是危房,无论从履行职能还是安全角度,都需要改造升级或翻新重建。

除了硬件,需要资金投入的还有队伍建设。全省工人文化宫在职职工近千人,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造成骨干流失、人才断档、管理滞后等诸多问题。如徐州市工人文化宫目前在岗50人中,45岁以上的有42个,符合文化宫开展活动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一两个。

“回归公益”,靠什么来保障? 

清理整改告一段落后,省总工会对全省工人文化宫收支账曾做过盘点:2018年,总支出4.5亿元,包括人员工资、日常运营及开展活动支出三部分;收入方面,各级购买服务收入2800万元,地方财政补助近1000万元,房屋租金2900多万元,除去这三块外剩余的3.8亿支出缺口,由各级工会予以补贴了。

显然,在回归公益后的资金保障中,各级工会发挥了“兜底”作用。而随着清理整改不断深化,所有出租房屋都要清退,工人文化宫及其依靠的各级工会无疑将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

有人认为,工人文化宫是公益性事业单位,破解经费保障问题还得从“公益”二字找答案。据了解,我省现有的49家工人文化宫中,南京市工人文化宫为唯一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其余均为公益二类。依据2016年颁布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将工人文化宫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于法有据。全国总工会也要求各级工会推动落实地方政府对工人文化宫等工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的保障政策,争取工人文化宫与政府系统文化馆同等待遇。

省总工会财务资产部副部长高正星表示,公益一类是全额拨款单位,二类是差额拨款单位,以前我省各地财政基本未给予工人文化宫应有保障,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将法律明确的政府保障政策真正落地生根。

事实上,从全国范围看,加大政府对职工活动阵地建设的支持保障力度已不乏先行者。如上海市明确全市工人文化宫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市、区12家工人文化宫经费由财政全额保障;广东省要求地方财政部门视财力安排工人文化宫维护和运营经费;福建省明确市、县工人文化宫的建设资金以当地政府资金为主体。

多条腿走路,各尽其责才能行稳致远 

4月8日召开的省政府与省总工会联席会议第12次会议是一个节点。这次联席会议明确要求,将工人文化宫纳入我省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十四五”相关专项规划,研究制定支持政策。

据了解,省总工会、省发改委、财政厅等相关部门正就推动工人文化宫高质量发展和设施建设,酝酿出台具体实施方案。根据省总工会在联席会议上所提建议,我省要建立以政府部门和主管工会支持为主的多渠道资金保障机制,对公益一类的工人文化宫,根据正常业务需要,由财政给予经费保障;对公益二类的工人文化宫,根据地方财政收支状况,财政给予经费补助,并通过政府和主管工会购买服务方式给予扶持。在设施建设上,对违规拆除或现有工人文化宫不能满足服务职工需求的,采取恢复重建或改、扩建方式提档升级。统计显示,全省原有工人文化宫77家,近些年来,因城市改造共拆除、出售了28家,已恢复重建或在建的仅有6家,还有22家未能恢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基层文化宫管理者心目中,关于资金保障,未来如果政府能保障一块,主管工会兜底一块,通过购买服务等自主经营收入一块,这样“多条腿走路”将会是比较理想的格局。

“我到文化宫这几年,90%精力都用在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职工吃饭问题上了。如能得到政府保障政策支持,那么,就可腾出更多精力谋划提升服务和发展上。只要条件允许,我们也能做出网红节目来。”朱卫东说。

对于政府“撑腰”的好处,南京市工人文化宫主任马宏体会很深。差不多3年前文化宫移址迁建,在约7个亿的建设资金中,老宫处置约4个亿,工会自筹1亿,缺口2亿多就是政府补贴的。目前,新宫结构已完成,正在装修,计划今年12月启动搬迁。“新宫面积是老宫的六倍,将有五大场馆对职工群众普惠开放。”马宏说。(吉 强)

标签:工人文化宫;文化宫;公益
责编:封颢
上一篇
下一篇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